绝句的相关概念有哪些?

绝句的相关概念:

一、绝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它形式短小,节奏明快,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绝句的相关概念有哪些?

二、绝句的分类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关于古绝和律绝的区别,我们过会再讲。先看按照每句字数分,

绝句分为三类:

五言绝句:每首四句,5字一句,共20字。

七言绝句:每首四句,7字一句,共28字。

六言绝句:每首四句,6字一句,共24字。

绝句的相关概念有哪些?

五言七言绝句:

五、七言诗如同汹涌奔腾的长江黄河,气势宏伟壮观,引得无数文人的陶醉仰慕与倾心研究 ;而六言诗却如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平凡小溪,虽然也是潺潺而流,但却不能奏出宏伟的乐章和展现壮阔的景象,以至被冷落到很少有人顾及的地步。 六言绝句属于一种特殊的近体诗,每句由三组双音步的词构成,停顿节奏为二二二,在诵读时,所有音步的时值相等,缺乏五七言诗那种单双音步交相迭代的变化感,显得单调呆板。

同时,由于没有五七言诗那种单音步的调节,因而其两联之间的平仄无法形成粘的关系,与近体诗的声律相矛盾,不符合粘对的规律。这种节奏单调、平仄失粘的诗体是不适合吟咏的。换言之,与五七言绝句相比,六言绝句是最缺乏音乐美的诗体。六言绝句比较少见,不在我们学习范畴,只做简单了解即可。 人们习惯把五言七言绝句简称为五绝,七绝。

七言绝句是七言四句话,五言绝句是五言四句话,大家都明白,所以我们写作业无需标明七言绝句或五言绝句,所以书写格式应该如下来写: 题目 文/某某人 四句分两行写

绝句的相关概念有哪些?

三、绝句的格律

1、平仄

平仄是中古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大约在隋末唐初才开始有的概念。

那什么 叫平仄呢?大致来说,平仄说的就是声调。平,声调没有变化。仄,声调有变化,升的是上声,降的是去声,发音短促的就是入声字。具体来说,平仄是根据声调有无升降变化来定义的,声调平直的,就是“平”声;声调不平直的,就是“仄”声;在不平直之中,再加上升降与短促声调的区别,分别对应的就是上、去、入三个声调,这三个声调都归纳在“仄”声调,加上“平”声调,就成了我们中古音系的四声系统,我们称之为“古四声”。

绝句的相关概念有哪些?

“古四声”自元朝周德清后,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四声,为了以示区别,我们称之为“今四声”,“今四声”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绝句的相关概念有哪些?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诗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律了。举例如“道人汲水煮新茗,念我攀云到碧萝。”

按普通话四声为:

道人汲水煮新茗,念我攀云到碧萝。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道人汲水煮新茗,念我攀云到碧萝。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汲,今平声,古四声中是入声字;

茗, 今平声,在古四声中是上声;碧,今去声,古四声中是入声字。

从以上例子来看,这两句诗用古音和今音来标注平仄结果是不一样的。以后谈论诗的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根据的是古音,不是今音,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我们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都是用古音,如果自己对联或写诗的 时候用的是今音的话,就需要特别注明,否则就会默认为是古音。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绝句的相关概念有哪些?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这种叙述不知道到底科学不科学,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这个需要大家自己特别关注。这块内容,我们等会会做介绍。

绝句的相关概念有哪些?

2、押韵

关于押韵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每首诗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两句的末一字,用同一个韵目的字做韵脚;但第一句的末一字可以用邻韵,也可以不押韵。即除第一句可以不押韵而外,其中第二、第四句的末一字,要押韵且如果用了不同韵目的字做韵脚,就叫“出韵”或“落韵”,是违反格律的。

第二:绝句第一句可以不用韵,但七言绝句如果第一句用韵,可以增加音乐美感,所以七绝的第一句,以用韵的为较多。 而五言绝句,因每句比七言绝句少两个字,第一句以不用韵的居多。

第三:一首诗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绝句诗唯独第三句规定不用韵,由于绝句诗作为格律诗限用平声韵,所以第三句的末一字限用仄声字。第一句不用韵的绝句,其第一句的末一字也限用仄声字。

下面我们来例举两首第一句用韵和不用韵的七言绝句。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首句押韵,韵字:关,山,还。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首句不押韵,韵字:回,来。 再来看两首首句入韵和不入韵的五言绝句 中秋夜 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首句押韵,韵字:空,同,风。 五绝·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首句不押韵,韵字:流,楼

3、对粘替

替:指同一句句内的偶数位的字要平仄交替,如果不符合要求就叫做失替。

对:指同一联上下句内,相同的偶数位的字,要平仄相对如果不符合此要求就叫失对

粘:指相邻两联上下句内,相同的偶数位的字,要平仄相同如果不符合此要求就叫失粘。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们来看这首绝句的对粘替。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首绝句符合对粘替。 无论失粘、失替、失对,均为诗家大忌,也是最基础的低级错误,大家创作时一定注意。

4、绝句的格式 绝句的格式有四种:

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下面我们以七绝为例,来看看四种格式的具体情况:

1)首句平起入韵式(平起平收)

(平) 平 (仄) 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其中标有(平)(仄)的地方,表示该处平仄可以不限。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十五删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十五删韵)

2)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例: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白居易《忆江柳》(十一真韵)

3)首句仄起入韵式(仄起平收)

(仄)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四支韵)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六麻韵)

4)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四支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一真韵)

四、古绝和律绝的区别

大家来分析两首绝句,一起看看什么是古绝。 登庐山五老峰 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先标出这首诗的平仄,然后分析是否符合替对粘,说出这首押的平声韵 还是仄声韵。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押平声韵、三平尾、三仄尾、还失粘。像这种虽然押平声韵但不符合粘替对、 有三平尾、三仄尾的绝句,我们称它为古绝。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大家看,这首押的是仄声韵,且不符合粘替对。像这种不符合替对粘、押仄声韵者也属于古绝。

我们接着看: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字属于平水韵的十灰韵部,

而且符合对粘替的要求,这就是律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6-30 13:48
下一篇 2022-06-30 13:5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