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商家权益由谁来维护(商品交易如何保证商家的权益)

近十年来,电商交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形态,各大电商交易平台的日趋成熟,也进一步推动了电商交易的发展与普及。在电商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已是老生常谈,国家更是在《电子商务法》中赋予消费者以法律武器,相比之下,电商经营者则更多被强调承担责任与义务。

10月上旬,京东网店商家张先生称其遭遇了新型电信诈骗,不法分子利用京东物流退货系统漏洞进行诈骗,导致其损失总价值56996元的货物,对此,京东方在核查相关信息后表示,将积极配合警方进行调查。张先生认为京东在该事件中存在重大过失并要求京东全额赔偿,京东物流表示只能按运费的6倍进行赔偿,即390元。(11月5日 澎湃新闻)

“双十一”在即,电商市场业务火爆,交易量激增,与此同时,种种风险隐患也在酝酿。《电子商务法》严明规定了电商经营者的多项义务,而对其合法权益的保障则显得着墨甚少,同时,社会舆论所倡导的“消费者本位”观,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注意力的重心。不论是立法者还是公众,都将目光大量倾注于消费者权益,以至于经营者权益保障陷入了社会关注的洼地。

消费者与经营者都是电商平台的用户,电商平台还该“一视同仁”。电商平台有义务为经营者保驾护航,制定更多指向强化经营者权益维护的参与制度。例如,通过压实买方应承担的责任与风险,维护卖方的基本权利,避免卖方无辜或过量担责;搭建经营者意见反馈平台,让经营者“诉苦”有门,平台发现问题后及时介入处理,维护良好的交易秩序。

电商平台必须承担应有之义、应尽之责,不该将风险转嫁到相对弱势的经营者身上。以张先生此案为例,律师章安琦指出,京东物流与商家签订的“未保价货物只赔偿6倍运费”协议条款,属于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电商平台通过自己构建的管理规定,回避本该承担的风险,实质上是一种“霸王”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电商环境的生态健康,无益于平台自身与电商产业的长远发展。

维护电商经营者合法权益,不妨引入第三方机构。一切纠纷归根结底还需由法律来裁判,当电商经营者在实际经营中遇到困惑或挑战,适时的法律援助有利于风险最小化,规避事态进一步扩大造成损失。此外,还可充分发挥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为电商经营者们提供专业的第三方咨询、调解、法律服务,助其一臂之力,维护自身权益。

电商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确合理的责任体系与健全完善的权益保障机制绝不可缺位。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者需要更加客观中立地把握电商交易中各主体的地位,充分考虑各方优劣势,出台更有针对性、实操性的规则条例,为经营者们免去后顾之忧,促进网络购物、电商交易的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本站将立刻删除。

(1)
上一篇 2022-04-04 12:31
下一篇 2022-04-04 12:34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